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為內政部正式立案之學術團體(立案文號:內政部84年5月30日台(84)內社字第8414022號),本學會宗旨為促進國內人工智慧及相關領域之研究、發展、應用及交流。
人工智慧領域自一九五六年確立門戶以來,一直以追求塑造一個匹擬人類解題能力的智慧型系統為目標。在這近半世紀的追求過程中,發展出許多適宜精製智慧型系統的理論與技術,即所謂的人工智慧科技。本科技著重於賦予一個系統理性與專業的推理能力,以大力提昇其品質;賦予一個系統事前規劃及線上模擬的能力以確切掌握其可能的行為偏差;賦予一個系統診斷與學習能力,並透過與環境的互動隨時修正其行為並增強其整體效應。本科技已深切影響了眾多相關領域在提昇系統智慧程度方面的成效。產業界中有關智慧型系統的發展,緣於善用此資源而致有所成者,例示頗多。日本最是個成功活用人工智慧科技於各式輕、重工業及日常用品的範例。歐美在航太、醫療及企管方面更是大量引用人工智慧科技來提昇系統智能。美國電腦學會1995年把電腦界的最高獎杜寧獎(Turing Award),頒給了人工智慧領域的兩位傑出教授,除指出了未來產品系統智慧化的趨勢外,更彰顯與祈盼人工智慧科技在此趨勢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學會結合了國內大學、研究單位及產業界眾多實際從事人工智慧科技的研發人才,堪稱是國內最具將本項科技成功研發並應用於產業界以全面提昇產品系統智能的人才庫。為了能確實發揮結合人力、成立學會的宗旨,謹簡述本學會盱衡產官學研各界的需求,所擬定的工作策略如下:
1. 產業界:
國內部分產業界對人工智慧科技抱持著懷疑態度,部分原因根源於國內學術、研發及產業的上中下游關係一直沒有確切建立起來所造成的「冷漠斷層」現象,但也部分根源於人工智慧在國外的應用歷史尚不足以「取信」產業界所致。本學會針對此現象,將組成「產業界訪談小組」,收集產業界在提昇及改善產品智能方面所遭遇到的問題,以本學會充沛的人力做後盾來提出解決方案,期望逐步建立起產業界的信心。本會也希望藉此將以往學界普遍認為業界的問題不是「研究」題目,而業界也一直認為學界「不切實際」的迷思打破。
2. 政府及相關機構:
本學會的宗旨之一為推展人工智慧科技,此與全民資訊智化的方向,息息相關。本學會樂於為政府、人民團體或財團法人等相關機構進行與智慧型系統相關的前瞻性或可行性計劃之評估、審核、甚至執行的工作,以及相關標準的起草、訂定、及認證等工作。
3. 學研界:
國內學研界的合作情形,近來雖有改善,但真正具「整合」效果的計劃並不多見。我們將透過學會的運作,使學研界在人工智慧科技的研發上能找到值得集中火力、互補互成的研發方向,並在以本土化之科技應用為本位的理念下,做出國際水準的研究。另外,我們也擬藉此推動到一個「產業界一有問題馬上會想到到學研單位來找救兵的階段」(韓國近年已走上了這個地步),一來可解決國內中小企業眾多,無力獨立研究以提昇產品品質的困窘現象,再者逐步培養出學研各界「研究不脫離實務」的傳統,將學研主要的貢獻從偏重出產論文到出產實務產品。